Last Updated on 2022-05-18 by 明心
內容目錄
感動,是什麼?
去年年中,Jane Marczewski站上了美國達人秀的舞台,一頭俐落短髮的她,體態消瘦,但神情開朗而自在。她所創作的歌曲:沒關係(”It’s OK.”),是自身過去數年遭遇與心情的寫照。
癌症擴散到肺、脊椎與肝,預估存活率僅有2%,失去工作、丈夫離開。Jane搬遷到陌生的加州進行治療,為自己賦名夜鶯(Nightbirde),期盼能如夢境黑暗中歌唱的鳥,為生命鳴唱黎明與靈魂之音。
Jane坦然地面對生命中的脆弱,之所以參加選秀,是想用最後的時間,向你我訴說她以生命譜寫的最後樂章。
讓我們聆聽,夜鶯的歌唱。
最後,一貫嚴苛的Simon Cowell評審,也為Jane按下直通決賽的最高榮耀「黃金按鈕」(Golden Buzzer)。
在求學過程中,你曾感動嗎?
在你的求學過程,有什麼深刻而難忘的觸動嗎?
是畢業典禮的離別、賽事奮鬥後的收穫,還是了悟知識與美的震撼?
在這之中,有多少是由課程與考試所帶來的呢?
想必寥寥無幾。
為什麼?
我們可以想像:若將Jane的故事寫在音樂課本,列為考試項目,會發生什麼事?
- 請問對Jane而言,夜鶯代表的寓意為何?
- 歌曲”It’s OK.”中,使用了多少種修辭技巧?
- 達人秀有自我介紹、問答、表演、評審、感言五個階段,若以剪接方式打亂五個階段的順序,請問打亂後的順序有多少種可能?
看到這裡,你的那份觸動還剩下多少?
單調、乏味、無聊、死板,二十年後子女進入校園,依舊一成不變。
死氣沈沈的教育模式。
延伸閱讀:數學會考滿分,一場災難的開始…..

有生命力的教育,是關鍵
我們曾提過:有生命力的教育。是教學者與學習者,都能為之觸動的教學過程。
延伸閱讀:數學不好?千萬別問慣老闆!
具體的實踐心法便是:教學者、學習者、學習內容間的深刻連結。也就是讓生命的流,在彼此的靈魂深處共鳴。
在此刻意使用教學者、學習者,而不使用老師、學生。因為無論你是老師、家長、還是學生,在有生命力的教育模式中,都會深深影響彼此。每個參與在其中的個體,都是教學者、也是學習者,是陪伴彼此走過黑夜的夥伴。
生命的黑夜,可能是生病或死亡;而教育中的黑夜,則是無聊或逃避。
當你遇到困難時,你最終會選擇放棄/逃避還是面對?我們都知道,成長最大的喜悅往往在面對挑戰,並成功跨越的那一刻。
而有生命力的教育,提醒著我們:在朝陽升起時,懷揣好奇並探索;於夜幕低垂
時,適時停下,勇敢走過無聊的片刻。

連結的誤用
有些教學者只截取片面的內涵,而造成誤用,例如:
生活化:只是將流行的生活用語,套用在考題或課程中。僅有表面詞彙的替換,實質內容與生活並沒有真實的連結。
國際化:盲目追求外國的知識,卻沒有機會經驗其文化脈絡的連結。
實用化:拼命地尋找「有用」的課程知識,卻忽略了很多事物的用處,難以用表面的數值加以衡量,例如本文開頭Jane的音樂是否「有用」?這是欠缺對於生命價值的理解。
趣味化:一味的追求好玩、有趣、笑話,但與教授的觀念沒有關係。常見的例子是部分老師,在標準的時間點說出千篇一律的笑話(比較認真的會時常更新笑話),藉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,這種技巧甚至已經變成本能。
明心沒有反對教學融入生活、接軌趨勢、理論應用並進、寓教於樂,但反對虛有其表的口號、將教學目的聚焦於僵固的應試技巧。
延伸閱讀:標準答案:是謊言還是真相?
前者是藝術性的教學,後者則是假藝術之名的水泥塊。
藝術性的教學
藝術性的教學,並不應該僅限於美術音樂課堂。
而是應該能夠在每一門課堂中,呈現藝術性的美。

延伸閱讀:科學史的意義,與教學上的4個要點
深刻的科學史能協助我們,瞭解每個發現或發明,背後的時代、文化、政治、經濟、人們的意識狀態……,讓原本紙面的的詞彙活過來。
就像本文開頭的故事,若僅僅只有歌唱,而不知道歌詞背後深刻的生命。
你,會為了她流淚嗎?
Jane Marczewski 於2022.02.19辭世,謹以本文致謝她為我們帶來的靈魂樂章。
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,歡迎和好友「分享」,下面按讚的按鈕,用力點五下可以「免費」的幫助我(需註冊),感謝你!!
或者如果你願意,可以「贊助我一杯咖啡♨」,你的支持是我書寫文章最大的動力之一。
小聲的說,其實右方與下方的網站也都不賴,你也可以參考呦~(灬ºωº灬)
從教育中獲得感動,大概是從來沒想過的事…是我太遲鈍了嗎XD
不過隨著近期越來越認識自己,開始從生活中,找尋生命的意義,似乎更容易因為小事情,而有所感動~
或許是因為,我們成果過程中的教育,很難讓我們有感動吧XD
Jane Marczewski 的生命故事真的很感人,願這輩子我也能活出有故事的人生 😄😄
每個人的生命,都是一本故事書
有些人是史詩、有些人是傳奇、有些人則是雋永小品…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