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十九世紀,人們嘗試接管奧丁的岡格尼爾(Gungnir)以來,世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,電逐漸滲透人們的生活,上至經濟軍事,下至民生娛樂,都少不了電的身影。
但與此同時,也帶來了恐懼。
高壓電塔與變電所、基地台、家中的WiFi路由器、手機的訊號……,人們在思索著這看不見、摸不著卻又威力驚人的事物,是否會危害自己的生命與健康。
電磁波危害健康?!會致癌嗎???
按照慣例,我會先從現今物質科學的角度做講解,然後才是從靈性觀點去做探討。目前主要有兩個機構,在對致癌物質進行分類:
IARC的致癌物分級
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會搜集各種探討致癌物質的論文成果,並負責研究、分析、統整,最後整理成清單,他們將致癌物分成五種4級:
1級致癌物(Group 1):對人體有明確致癌性的物質。
- 如:酒精飲料、菸草、檳榔、加工肉品(香腸、火腿、培根、熱狗)、空氣污染、黃麴毒素、石綿(不合格的硅藻土踏墊)、日曬床、甲醛等等。
- 相當於聯合國的1A級致癌物,確信為人類的致癌因子。
2A級致癌物(Group 2A):對人體有較高可能致癌性的物質。
- 如:紅肉(牛肉、豬肉、羊肉、馬肉,參考論文連結)、油炸食品、熱飲料(超過65°C的酒精、茶、咖啡、水等飲品,參考論文連結)、紫外線等等。
- 有充分的動物證據,但是在人體證據有限或不足。
- 相當於聯合國的1B級致癌物,推測為人類的致癌因子,基於動物證據。
2B級致癌物(Group 2B):對人體有較低可能致癌性的物質。
- 如:咖啡、茶、醃菜、泡菜、樟腦丸、電磁場輻射(包含手機)、汽油或柴油的引擎廢氣。
- 動物實驗證據有限或不足,人體證據有限。
- 相當於聯合國的2級致癌物,懷疑為人類的致癌因子。
3級致癌物(Group 3):致癌性難以歸類,沒有足夠證據能使人體致癌的物質。
- 如:咖啡因、糖精、靜電磁場等。
- 動物和人體證據皆不足,或難以歸類。
4級致癌物(Group 4):就現有研究,該物質很可能不會致癌
小結
看到這裡, 你或許已經發現:除了1級致癌物,其他分級似乎都只是猜測。雖然有非常非常多人「猜測、懷疑、認為」,這些因素可能導致人更容易罹患癌症,但是目前「依舊沒有明確的證據」。
你需要讀懂科學家的應酬用語,「依舊沒有明確的證據」表示的意思是:「這玩意有非常非常非常小的可能性致癌,為了不讓你太難過,我這樣說你會比較容易接受。」(除非未來有了新的發現與突破)
有人會說:但是有些東西都讓動物更容易得到癌症,那想必人類也是如此吧?!
你不妨想想:「貓狗吃巧克力會死亡,你會嗎?」、「尤加利樹的樹葉有毒性,但是無尾熊吃得可開心呢~」,所以對動物而言可能致癌的物質,可能對人類是無害的。
如果你還是擔心所謂的「電磁場輻射」(2B),不妨問問自己下面幾個問題:
- 你飲用酒精飲料嗎?(1級)
- 你抽煙或嚼檳榔嗎?(1級)
- 你吃豬肉、牛肉或羊肉(2A),或是早餐來點火腿培根蛋吐司(1級)嗎?
- 你吃油炸食品(2A),如炸薯條、洋芋片、炸雞排嗎?
- 你吃泡菜或醃菜嗎?(2B)
- 你喝咖啡或茶嗎?(2B)
這些可都是影響更重大的致癌因子呢(雖然很多可能並不致癌),或許在你擔憂所謂的電磁輻射致癌之前,可以先去處理那些相對重要的事物。
延伸閱讀:科學是什麼,可信嗎-你所認為的正確與真實,究竟是「什麼」?
電磁波過敏症
電磁輻射過敏症(Electromagnetic hypersensitivity,E.H.S.或E.S.),這是2006年才由世界衛生組織(WHO)發佈的新疾病,指的是由電磁輻射所引起的各種病症。國際疾病碼ICD:W85-W99。
該症狀的患者,在靠近電子裝置如手機、WiFi發射器、電塔、基地臺時,可能會感覺皮膚灼燒、發冷、肌肉痠痛、心悸、視線模糊、頭痛、耳鳴、眩暈、噁心、呼吸急促、抑鬱、嗜睡、睡眠障礙、抽搐和癲癇發作乃至過敏性休克等症狀。
根據調查,英國國內有4%的人口是E.H.S.患者,而德國更達10%。
如果只看到這裡,或許你又會開始擔憂了,就算不致癌,這麼多的症狀也是相當令人困擾呢……,但且稍安勿躁,讓我們繼續看下去。
「電磁過敏反應」真的是一種疾病嗎?
事實上,直到2005年12月,WHO都認為E.H.S.病患產生的各種症狀不一定和電磁場有關(參考連結),不少醫師也認為可能只是心理因素所導致的疾病。
此外,根據一些相關研究(參考論文1,參考論文2),似乎這些自稱E.H.S.患者的人們,並無法依靠症狀,判斷自己是否身處具有電磁場的環境。WHO在2016年的報告(參考連結),也延續了這樣的觀點。
換句話說,這些自稱E.H.S.患者的症狀,很有可能並非電磁輻射造成的。但目前科學界對此的研究還不多,仍有著相當多的爭議,等待更進一步的探索。
你以為這篇文章已經結束了?其實真正的重點才要開始呢!
延伸閱讀:五個問題,檢視羊群效應與你的盲從程度
從內在靈性觀點探究電磁波
正如此前所提,所有靈性的文字語言,都是用象徵性的方式在描述,所以理解時別過度拘泥於咬文嚼字,放開心靈去連結、感受更廣袤的真理,才是真正踏往靈性旅程的方法。
當我們從內在的視野觀察,電是一種凝聚性的力量,它是一種將事物推往物質形式的趨勢。有趣的是,在物質世界中恰好相反,電是人們從實質上可視、可聽的存在(例如光、聲音),邁往抽象、感受性力量的一個關鍵點。
當十九世紀的人們開始探究電的本質,意味著集體意識中電的力量逐漸擴散,電流也逐漸影響著人類的神經系統,將其中精神性的存在從中驅逐,這也是越到如今的自然科學家,越難連結靈性本質的原因之一。
當文明跨入電的領域,想像的內在視覺就進入到另一個層次,一種物質化的力量蔓延其中,這股力量帶來一種看似矛盾的催化:
將文明推往唯物主義,卻又為人類創造邁往更高靈性之路的可能性。
Continue reading
無論預言方面如何, 至少文學與藝術層次非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