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古明心-心靈成長的喜悅道途

華德福教育是什麼?教什麼?怎麼教?給家長與新進教師的QA大合集

這篇文章,主要是寫給想要更瞭解華德福教育(Waldorf School Education)的家長與老師們,將針對常見問題進行回答,釐清坊間可能的誤解與謠傳,以及那些不是謠傳的部分。

在閱讀之前,別忘了注意事項:

  • 請留意「教育理想」與「教學現場」之差異。
  • 請別將本篇文章奉為圭臬或「標準答案」,僅供參考。
  • 本文會依據時代演進及個人觀點變化,持續更新。

延伸閱讀:五個問題,檢視羊群效應與你的盲從程度

內容目錄

華德福教育是什麼?

世界第一次大戰、三元社會、起源

1919年春,威瑪共和(德意志國)僅餘一息尚存,繁華的歐陸在一戰的戰火中焚燒殆盡,觸眼所及盡是絕望、麻木與茫然。德意志人民曾認為偉大帝國將永恆不朽,大戰來臨不過是證明帝國的不朽,但最終斷垣殘壁慘痛的打破了這份妄想。

戰爭

人們思考戰後重建如何開始,但彼此提出的方案卻相互衝突,從軍事獨裁到社會共產,對立與仇視席捲了所有輿論的聲量。

人智學者魯道夫・史代納(Rudolf Steiner,1861~1925)在1919年7月,向德奧兩國政府提出一份建議—他看到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對立,以及其發展後將導致的問題,而提出了三元社會有機體(Threefold Social Organism)的概念。

其主要理念為:經濟上的互助博愛、政治上的民主平等、文化上的精神自由以及如何實踐的方針,但送入總理官邸後不久,德國內部再度爆發戰爭,史代納的提案也就此石沈大海。(關於三元社會的更多訊息,請參後續相關章節)

史代納細思其中緣由,認為是人們的意識狀態還無法支持三元社會的理念,如果要讓人們有能力去瞭解三元社會的價值,並決定是否採取行動,那麼需要先教導人們,讓他們有判斷和選擇的能力。

於是史代納決定創辦一所學校,試圖從最根本的方式—教育—解決這個問題。

1919年,德國斯圖加特(Stuttgart)成立了一所為香菸工廠員工子女開設的學校(Waldorf-Astoria cigarette factory),也是這種教育模式名稱(Waldorf Education)的由來。

延伸閱讀:你不是麻瓜-鍛鍊自我覺察與超感知力的11個工具與注意事項

教育主張

不只是教授知識與技能

不只是知識或技能的教授,更是一種真實的文化(社會)行動,最終目的是為了革新當今的靈性生活,意圖讓人們更清楚地認識自己,以及與世界的關係。

用另一種方式理解,是當人走過一生起起伏伏的生命,在即將呼出最後一口氣時,他在童年所受的教育,有什麼是他能夠伴隨他一生,能與他相伴而逝的呢?

延伸閱讀:內在探索的直覺階段-與靈魂和世界的對話

以人智學為基礎的教育應用

人智學(Anthroposophy)是該教育主張的底層思想,基本上能邏輯自洽,但由於本身訊息極為龐雜、晦澀難懂,且包含許多關於神秘學、超自然現象的解讀,許多人對此頗有質疑。

聖經

但事實上,史代納曾強調:「我們不應該在這裡把孩子的頭腦塞滿人智學的教條。我們要教的不是人智學教義,人智學並非我們的教學內容。

然而,有部分教師會盲目的、將自己一知半解的人智學訊息,在課堂上塞給學生,這樣的狀況確實是需要被重視的。

延伸閱讀:靈性科學-身心靈與科學如何對話?

讓人們活出其本是的樣貌

「要在追尋教育理想,與合乎國家(德國)規定的劣質教學宗旨和糟糕的畢業目標間,尋求協調一致的方式。」

現有的教育模式,試圖以刻板的方式對人類進行塑造,讓每個人都被塑型為該教育模式中「統一」的模樣,史代納認為這是十分不妥的方式,但在政治影響教育的情況下,得做出適度的妥協。

選擇

而如何在在適度的妥協中,考量一個人完整的生命,也就是從人的本質出發,去進行涵納思考、情感、意志的教育,使人成為自由而健康的個體,將是重要的。

延伸閱讀: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書評:煉金術士的秘密與象徵

順應生命發展的教育

生命的發展有其階段,每個時期都有需要發展的特質,錯過適恰成長的時間,則那份力量的擁有,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種代替品。

一旦錯過,或許能在經歷深刻劇烈的變動後,重新發展出那份特質,但就類似骨頭錯位後掰斷重調,是非常危險且絕大多數人不太可能辦到的。

華德福

是以,教育的目標,便是在最合適的時機,提供其最適切的教育,包含知識、環境、互動形式、思考方式等等,令學生發展出相應的特質。大致上是:

  • 0~7歲:善的特質,主要藉由意志(並非坊間所言的意志力)、行動培養。
  • 7~14歲:美的特質,主要藉由情感的感受與表達來培養。
  • 14~21歲:真的特質,主要藉由清晰的思考來培養。

延伸閱讀:培養意志力,需要的不是你的努力

教師團治校

以共和而非官僚集權的方式管理學校,只由第一線的教師進行行政決策,每個人都為自己完全負責。

這是為了確保,教師的人格特質能在教學中,自由地展現其創造性。

雖然在臺灣現有的教育制度之中,要達到這份理想非常的困難,有些組織最後流於形式,成為權威的一言堂,但表現出色的學校團隊也不在少數

政治平等

教師的創造性教學

“You will not be good teachers if you focus only on what you do and not upon who you are.”

這是史代納對於教師的提醒,如果總是將焦點放在所謂的「教材教法」,卻忽略了「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」,那麼很難成為一個好的老師

華德福老師

教師在教學過程中,展現出的熱情、意志、思考,並讓學生充分的經驗,是在教學現場最重要的元素,而教授的內容只是輔助罷了。

所以,教師無法使用同一套教材教法打遍天下,而是在每個當下去覺察自身、學生與環境的互動,賦予課程流動的生命力。

但在另一方面,史代納也提醒:「教育者的任務在於『完全的自我否認』,……。老師絕不可想將學生塑造成另一個自己。」

如何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性,引導他們邁向自己的自由之路,將是最重要的事。

課程特色

幼兒園(K,0~7歲)

在這個階段,孩童會藉由感官模仿周圍的環境,而不是經由理性學習好壞與是非,所以幼兒園不應強調智識性的學習,而是皆由幼兒感官接觸的一切來進行教育,如教師在舉手投足之間展現的一言一行,以及佈置適當的色彩與光線等等。

耐心的照護、柔軟的體諒與明理的信賴,這股從教師內在由衷而發的支持,會遠比華美昂貴的裝潢更為重要。

幼兒園

此外,教師需要關注幼兒的行走(以意志存在於大地之上)、說話(以情感與世界建立連結)和思考(自我意識的雛形)的發展,但避免過多的干涉。

避免過多的干涉並不意味著冷漠或疏離,而是以愛陪伴、真誠而重視的對話,以及保持自身清晰而規律健康的生活節奏,才是避免干涉的良方,別忘了你的言行思緒都在和幼兒的感官對話。

想像力不需要被「培養」,如何在幼兒時期不要被「蒙蔽」才是最重要的,而無論是過早的追求繪畫技法、現成的玩具卡通和電子遊戲,這類過早的「定向塑形」並不利於幼兒的自由創造性發展,這是需要留意的。

低年級(G1~G8,7~14歲)

生命的發展有其節奏和韻律,課程的設計自然也需要有其節奏和韻律。雖然成人並不適合全然規律性的作息節奏,但是規律有序的課表卻能幫助孩童,於內在建立穩定與秩序感。

每日的上午從主課程(主要課程、主題課程)開始,是以思考、認知、理解的內容為主,如:童話、寓言與傳奇故事、動物學、地理學、分數等等。

之後,則是規律性重複的課程,例如:外語、優律司美、數學練習、音樂等課程。至於像是手工、農耕、自然實驗等藝術性、實用性的課程,則會安排在中午或下午時段。

這樣的設計,是為了在「智識接受—經歷體驗」,「目標任務—創意設計」間,創造一種交替流動的韻律。這種韻律不只是單日的課程設計,也需要在一週、一季、一年、整個求學階段,都蘊含這樣的思維。

以下,將簡單介紹這個階段的圖像

G1,7歲,在情感中開展意志

物質身體逐漸發展完成,生命建構的力量轉為發展乙太身(Ether Body),這是掌管習慣、記憶、節奏韻律的能量體。

教育的重心是書寫、童話或神仙故事、數字與四則運算,教師需要利用遊戲與奇幻世界的力量,將良好的習慣與節奏韻律帶入孩童的生命。


G2,8歲,在情感中開展意志

乙太身逐漸穩定了物質身,同時在乙太身中浮現星芒身(Astral Body )出現的徵兆,星芒身與感受相關,因此較為強烈的情緒感受開始浮現。

教育的重心是寓言、傳奇故事、九九乘法表,教師藉由那些勇敢、睿智、充滿人性價值的故事,讓孩童對於自身的行動感到自在與安全感。


G3,9歲,在情感中開展意志

乙太身中浮現自我(Ego)出現的徵兆,自我練習控制乙太身的生命力量。

教育的重心是需要如舊約聖經般複雜而深刻的故事,以及如農耕、建築、堆肥、測量等意志性挑戰。

讓孩童在內在深處經驗意志的本質,去感受意志和孩童的對話,這樣的過程需要由權威(並非威權)所引導,作為理想和現實之間的橋樑。


G4,10歲,在情感中深化情感

感受到星芒世界對於乙太身的影響,誘惑開始誕生。

教學的重心是如北歐神話那充滿「人性誘惑」的主題,同時自然領域開始教授人類與動物學,分數大概也會在此時教授,世界的趣味性與節制誘惑的挑戰,會是這個階段的主軸。


G5,11歲,在情感中深化情感

感受到乙太世界對於乙太身的影響,充沛的活力與生命力洋溢。

教學的重心是希臘諸神與英雄,自然領域則是充滿生命力的植物世界,數學中的幾何讓孩童體驗綻放的線條,彷彿心靈隨著所有的生命而舞動。


G6,12歲,在情感與感受中交織

感受到物質世界對乙太身的影響,向夢想的靈性世界道別。

教育的重心是充滿秩序的羅馬、金錢法則、幾何定理、礦物、物理等課程,學習以智性方式瞭解、支配、塑造世界的力量。


G7,13歲,在情感中預備思考

覺察乙太身支配物質身,更深一層自我甦醒的徵兆,充滿擴展的渴望。

教學的重心是在力所能及的狀況下開拓,如大航海時代、文藝復興、阿基米德原理、代數基本運算法則,都能滿足這種衡量之下的尋找,在新世界、新視野中獲得滿足。


G8,14歲,在情感中預備思考

星芒身與乙太身逐漸靠近,在內在深處覺察生命的多重可能性。

教學的重點是為邁入世界做預備,法國大革命與工業革命是很好的契機,各種力學或機械也是教學上的核心之一,探討世界發生的變化、感受自身的改變、學習社會性的相處交流,都是這個階段的重點。

高年級(G9~G12,14~18歲)

高年級課程的重心,在於協助學生奠定科學化生活的基礎,諸如不受過往成見觀察事物,以及不被自身好惡影響判斷的能力。在唯物主義科學蓬勃發展的今日,人們盲從權威的程度相較過往,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
公式化、成果化、習題化的講授教學模式,的確能在短時間內精熟某些技巧,然而卻容易在思考層面創造僵化與執著。

以微積分為例,就其歷史發展,是探討無限、積分的建構、微分的建構、極限的釐清,但在一般教學中卻是定義極限、微分運算、積分運算、簡化無限,似乎除了定義與運算方式外,就沒有什麼重要的東西了,這無助於真實科學的建構。

是以教師除了對於該領域的專業知識外,更重要的是開放且持續學習的精神,不斷的從各種角度檢視過往的認知,去挑戰、質疑、推翻、重建昔日求學和成長過程的真理,並在課程中將這樣的精神帶給學生。

(礙於本文篇幅問題,僅能點到為止,或許有機會再就單一主題進行延伸吧!)

三元社會

文化的精神自由

自由,是讓如教育、科學、藝術等文化生活,擁有創造性的基礎。

然而,國家與政黨政治利益、工業與經濟發展,主導並影響了學校課程設計、科學研究評鑑乃至於藝術作品的取向,即便是號稱「自由民主」的國家,在文化層面的自由也受到潛在的干擾。

主流教育的目的,是塑造既有經濟工業體系的「接班人」,重視效率、績效、考核評鑑,而忽略了個人的潛能與天賦,更漠視了青少年的學習渴望是否被滿足,對於智識真理的追求也被「標準答案」所壓抑

新聞媒體受到政治力量左右,報導片面乃至虛假的訊息;看似獨立自主的科學,也往往因為財團、戰爭等因素,而影響其探究真知的本質,例如大戰期間的國際數學家大會……。

是以,在文化層面,能夠不需顧慮經濟與政治的利益,能以純粹人的本質為基點,堅守自身立場的自由,將是最根本的基礎。

延伸閱讀:國際數學家大會 :影響人類文明發展的低調聚會

法律的民主平等

「法律之前人人平等」、「政府為人民之公僕」,這樣的口號貫徹在多數人成長教育的過程,然而我們都知道這不是事實

「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平等」、「選舉結束翻臉不認人」才是常態,所有的評鑑、社會福利、重要國家政策,政黨或個人的利益優先於國家和人民的利益,不然也就不會有任職期間跑選舉行程的作為了

是以,人民與政府都認同並實踐,創造一個不以自身利益為主,能客觀超越黨派的「公理正義弘揚者」,是國家與法律制度最重要的基礎。

經濟的社會互助

當今的社會模式,已經由自給自足漸漸轉換為獻己所長,然而由於國家民族間的隔閡,競爭與合作依舊是交織而行。

若能超越國族的束縛,以三元社會成員的樣貌彼此合作,從互助的角度讓彼此創造雙贏的可能。

此外,史代納還提出相關法律的訂定原則,避免企業財富集中,或無能之人繼承大筆資源的狀況。

人智學的一些爭議

人智學是偽科學嗎?

史代納在《奧秘科學大綱》中提及:

「本書所提供的內容並非不可理解;作者坦白地說,最重要的是希望讀者不要盲目接受在這裡所展現的,而是要以自己心魂的洞見及生命經歷儘量檢驗這些內容,(作者註:這裡所述並不是要用超感官的研究方法去檢驗靈性科學的內容,而是要儘可能以健康、沒有偏見的思考及常識來做檢驗。)……」

如果一個人使用正確的方法,這兩個想法陳述的事實就可以被經驗到,……這兩個想法如下:首先,在看得見的世界背後,還有一個看不見的世界,從感官及受限於感官的思考來看這個世界會暫時被隱藏起來;其次,若是能發展沈睡於人類內在的能力,就有可能進入這個隱密的世界。」

靈性世界

靈性科學試圖解放科學方法及研究精神,不只限於使用在尋找感官所及的事物之間的關係及過程,同時又保持這樣的思考方式及精神態度。…..因此它並不去企圖去談感官世界的現象,而是以科學家談論感官世界相同的方法去談論超感官世界的內容…….」

「在靈性科學的想法中,用來證明某種自然科學想法的心魂活動已經在追尋真相中展現,如果通往它們的道路沒有自己建構一套證明過程,人就無法發現這個事實,……,而沒有任何證明可以從外部得來,……」

「必須再次無條件地承認,只有那些能完全沈浸於奧秘科學獨特道路的人才能體會它的正確性。」

綜上所述,我們可以得到幾個結論:

  • 靈性科學無法被「感官世界」的現象所證明。
  • 人們可以藉由正確的方法,驗證靈性科學是否屬實。
  • 史代納建議,不要盲目相信他的陳述。

是以,若是從唯物主義科學的角度出發,也就是所有的驗證都需仰賴物質感官世界,那無疑人智學不是「唯物主義科學」

反之,若是你認為如果人們都能經由正確的方法,去驗證出相同的事實,能夠歸屬於科學,那麼人智學、靈性科學可以歸屬科學的範疇

延伸閱讀:科學是什麼,可信嗎-你所認為的正確與真實,究竟是「什麼」?

學校課程會教授偽科學嗎?

多數華德福學校的科學課,都是觀察現象,並經由「物質感官」的判斷得出的討論與對話,是以並不屬於偽科學的範疇。

相反地,教師們可能會對於各種可能性保持開放,不會盲從的認為最新的科學論文證據就是唯一的真理,而是盡可能經由自身的論證,去探討某項說法是否可信。

舉例而言:地球是否是平的?太陽是否是一團熾熱的氣體?這類問題除了「課本這樣寫」、「老師這樣說」之外,我們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「認為」這是事實呢?

比起毫不猶豫地相信某個權威,後者是否更符合所謂「科學」的精神呢?

延伸閱讀:即將被驗證的預言者-魯道夫.史代納與太陽中的虛空

這類學校是邪教組織嗎?

要回答這個問題,可以參考李怡志先生翻譯德國薩克森邦政府文化廳的邪教檢查表。(原文網址連結),下列的檢查表中有17個項目,括弧內的文字則是我的回答。

  1. 在這個團體中,你彷彿能找到過去一直在尋找的東西,他們非常清楚,什麼是你在找尋的。(不符合,通常你只會覺得,聽不懂在說啥~
  2. 當你一接觸這個組織,你對世界萬物就有了全新的看法。(符合,因為與一般制式學校是如此的不同。
  3. 這個組織的世界觀非常簡單易懂,一目了然,並且可以解釋所有的問題。(不符合,世界觀非常晦澀難懂,讓人頭昏腦脹,還留了一堆未解之謎。
  4. 你很難對掌握組織的全貌,事實上,他們也不允許你仔細思考或是檢驗。你在組織中新認識的朋友會告訴你:「這很難用言語解釋,需要親身體會,要不要現在就過去看看?」(有可能,但這往往是因為這些人或組織,自己對於人智學也一知半解。)
  5. 這個組織有一個「大師」、「師傅」、「導師」、「老師」、「上師」、「╳師」,只有他能知道宇宙或生命的真相。(不符合,任何人都能經由史代納的方法,自己獲得真相。
  6. 這個組織的教義才是唯一真實的、永遠的智慧。社會上的科學、理性思考等,都會被當作負面的、惡魔的或是不夠啟發。(不符合,史代納非常重視理性思考的能力,並強調對他的觀點保持開放與質疑。
  7. 外界對於組織的質疑,反而被當作是組織正面的證明。(不符合,會評估後視情況進行調整。
  8. 這個世界即將遭遇大災害,只有這個組織才知道,要如何拯救地球。(不符合,雖有重大災難的相關描述,但所有內修走到一定程度的任何人都能知曉,且該描述在社群中也罕為人知。
  9. 參加組織的人才是菁英,其他人都是病態與敗類,除非他們願意參加我們,讓自己獲得救贖。(不符合,政治上的平等是三元社會的基礎理念之一。)
  10. 組織會要求你立刻參加。(不符合。)
  11. 組織會要求成員透過服裝、飲食方法、自有的語言、嚴格的人際互動關係,將成員隔絕在社會之外。(不符合,會倡導友善地球的生活方式,並使用自有的人智學術語進行溝通,但多數也會積極地與外界溝通,增進認同。
  12. 組織會要求你與過去的生活斷絕關係,因為這會阻礙你的成長。(不符合。)
  13. 對你的性生活有嚴格規範,例如由「上面」替你選擇配偶、集體性行為或是完全禁慾。譯注:佛教、天主教是「出家」後才禁慾,一般信眾並無強烈規定。(不符合。)
  14. 組織不斷賦予你許多工作,並佔去你所有的時間。你必須賣書、賣刊物、招募新成員、參加課程、靜坐靈修……(符合前半,可參考教師的工作內容。)
  15. 幾乎喪失了獨處的時間,組織中的某個人總會整天纏著你(不一定,通常生活會相對忙碌或充實,視個人狀況而定,但不會有人有空纏著你。)
  16. 當你開始懷疑,為什麼組織當初允諾的「成功」並未發生時,組織會告訴你,是你投入不夠,或是信念不足,是你自己的責任。譯註:多層次傳銷也具有這種特質!(通常人們在懷疑前,會直接離開
  17. 組織要求你嚴格遵循教義與規定,這是唯一獲得拯救的機會。(如果,「讓每個人自己負起所有的責任」是教義的話,或許是……

綜上所述,該教育模式幾乎不符合邪教特質,是邪教的機率頗低

附錄:史代納對於教師的四個期待

本段內容,節錄史代納1919.9.6於斯圖加特的演講。

第一,教師必須徹底發展自己職業的整體修養,他所說的每字每句、每一個概念、每一種感受,都要影響學生。

你們想想,教師應該是一個開創的人,絕不能漫不經心,也就是,他必須完全專注在學校所做的事情。

這是第一件事:「在每一件事情上,教師都是開創者。」


第二件事是,我親愛的朋友,我們身為教師,必須對所有世界上的,及與人相關的事物感興趣。假如我們排除掉,某些對人類來說可能是有趣的事物,這種狀況出現在教師身上,那是非常可惜的。

我們應該對人類大大小小的事物充滿興趣,我應該要能夠對每個孩子的大小事情都有興趣。

這是第二件事:「教師應該是一位對世界上所有事物,以及人類的存在感到興趣的人。」(註:此處的人類存在,請參考人智學)


第三件事是,教師應該是一位在自己內心從不與「不真實」妥協的人

教師必須在內心深處是個真誠的人,他絕對不可以與「不真實」妥協。否則,我們可能會目睹「不真實」之事透過各種管道滲入,尤其滲入在方法上、在我們教學之中。

真實

假如,我們悉心留意,在我們自身追求真實,那麼我們的教學就會是真實的一種呈現。


最後一件事,說比做容易,但對教師這個職業來說卻是黃金定律:教師絕不能枯萎,絕不能消沉。必須是不枯萎、生氣勃勃的靈魂狀態!不枯萎!不消沉!這是教師必須追求的。


寫到這裡,麻煩請家長不要拿這些要求去檢視老師,畢竟史代納是曾對練習整天的優律司美人說過:「在優律司美中沈浸的舞者,怎麼可以感覺到累呢?!」的人呀……

延伸閱讀:內在探索的靈感階段-培養意識對精確的渴望與慈悲

華德福教育常見問題集

在臺灣,要如何尋找華德福教育的學校呢?

可以參考:台灣華德福教育地圖,裡面有相關組織的網站、聯絡方式、教授年段(K~G12)、所在地點等相關訊息。

但需要提醒的是,每間學校落實人智學的方式並不相同,其中差異甚至可說是匪夷所思,所以務必多方深入溝通瞭解,確認該校是否與你心中的理念靠近,再做決定會是比較好的選擇。

是私立學校還是公立學校?

在臺灣,可分為四種:

  • 公辦公營:一般認知中的公立學校。
  • 公辦民營:亦屬公立學校,相對公辦公營自主性較高,但部分費用得自籌。
  • 民辦民營:一般認知中的私立學校,自主性最高。
  • 實驗教育機構:屬於「非學校型態」的實驗教育,畢業證書可能是不少人在意的部分。

一般而言,前兩者學費較低、校方自主性較低;後兩者學費較高、校方自主性較高。不過,無論學費還是自主性,都無法作為判斷實際教學品質、個別家長社經背景的參考。

學費是多少呢?是貴族學校嗎?

如果是公辦公營、公辦民營的形式,基本上就是一般公立學校的費用,不過會少了如制服、課本等花費,多了如藝術材料(粉彩、陶土)等花費,整體而言會比一般公立學校更低。

不過,有部分學校可能會另外收取其他費用,如外聘社團講師,具體就要參考各校設校計劃書和入學說明會了~。

錢

至於民辦民營或實驗教育機構,費用大概等同於收費中下的私立學校。

是以整體來看,華德福學校並非貴族學校,但是社經條件較佳的家庭,也的確有較高的可能認識相關理念,並選擇這樣的教育模式。

史代納也曾說過:「而最重要的是……,無論任何階級的人都應享有相同的基礎教育。……而每個人無論他將來會從事任何一種行業,都應有機會接受相同的通識教育。」

我相信這也是每一所華德福學校的追求。

這是外國的學校嗎?

不是。理由如下:

  1. 臺灣目前沒有相關學校的資金來源,主要是來自於國外資金。
  2. 教育理念上的引用,我們不會將之歸類為外國學校,不然臺灣除了少數原住民學校以外,都得歸類為「外國學校」了。
  3. 事實上,史代納建議各國將人智學理念與本土的文明、文化相結合,創造出屬於各自的「Waldorf School」。

是特教學校嗎?

不是,這是許多家長常有的誤解。

事實上,人智學有著自身獨特的特教體系與思維,但臺灣在這方面的發展仍屬生澀,絕大多數學校無法在此提供如常態教學相似的品質

此外,多數學校由於生員班級數不多,也限制了一般性特教資源的分配,反倒不如傳統大校能提供較多的特教資源

再加上迥異於一般學校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,對於特教學生的挑戰並不會比較輕鬆。

是「快樂學習」嗎?

不是,因為學生會更真實的面對,生命中的痛苦、茫然與掙扎。

許多家長看到網路上的採訪、介紹影片、簡易校園參訪後,都會不由自主地被那些美好的意象所吸引,正猶如陷入甜蜜期的完美初戀。

但事實上,隨著年齡的增長,學生會要面對許多社會成人可能都難以應對的挑戰,無論是道德兩難的思辨、社會公義的落實、情感心理細膩的釐清與學習等等,這絕對不是一個輕鬆的旅程

家長可以放牛吃草嗎?

事實上,在這個教育體系中,家長大概會決定6成~3成的結果(影響隨學生年齡增長而下降)。

關鍵在於:「隨著學生的成長,家長是否也在不斷的成長呢?

家長認為「閱讀是個好習慣」,於是「要求」孩子每天進行閱讀,「拜託」老師關注學生的閱讀進度,但自己總在沙發上開著電視滑手機。

手機

家長希望孩子勇敢的面對人生的難題,自己卻對內在諸多的恐懼視而不見。

從事學校志工、搜集講座點數、花錢參加相關師訓然後質疑新老師不夠「華」,這些或許都是參與孩童生命歷程的方式之一,但能帶給孩童的影響會是什麼?

前文史代納給老師的四個期許,又何嘗不是給家長的話呢?

延伸閱讀:耐心與寧靜:冥想要多久才能見到冥想效果?

學生需要住宿嗎?

與親人深刻的情感交流,在孩童成長階段是十分重要的,是以除非不得已,不然與親人同住會是求學階段較好的選擇。

此外,絕大多數學校的校地也十分有限,基本上沒有建築宿舍的空間。

需要吃素嗎?

從人智學的角度出發,史代納只有建議青春期以前的孩子,不要食用太過沈重的食物(如絕大多數的肉類)。

不過,由於教學現場的烹調供餐、餐食價格、營養健康、永續環境等綜合因素考量,多數學校會採取蔬食的做法,也有部分學校提供高年級學生葷食。

當然,許多教師或家長支持蔬食/素食的原因,是基於其個人性的考量,於相關議題中代入較多個人觀點,在此不多做討論。

適合進行家長間的政治性社交嗎?

不適合,且在更深的層次也會影響到你的孩子,其他的教育模式會是更適合的選擇。

政治背景是不是很深?

政治上的平等,理應是人智學道路上的基本訴求之一。

我在此只能點到即止的回應:「那些在媒體上被大肆抨擊、飽受爭議的,往往是在權利角逐中較為木訥、任『人』擺佈的;而某些你從未聽聞的,可能反倒是更具有『影響力』的。」

學生的升學表現如何?

儘管德國華德福學校畢業生Thomas C. Südhof獲得了2013的諾貝爾生理或醫藥學獎,儘管有德國學校在全區綜合評測中拿下第一,但還是要說:

單就紙筆測驗的成績與熟練,在臺灣表現依舊是傳統學校較高,因為他們將絕大多數的青春歲月,都投注在紙筆測驗的精熟。

當然,在多元入學百花齊放,少子化已是進行式與未來式的如今,也給予學生更多選擇的可能性,但最終還是回歸於個人。

是以若家長很在意升學表現(尤其是紙筆測驗部分),一般學校或許更合適。

電視、電腦、手機、平板等3C產品的使用?

事實上這些東西,在史代納過世之前都尚未發明,但史代納有提過「電」的影響。

電磁波

就內在觀點,電是一種凝聚性的力量,是將事物往物質化推展的趨勢。另外根據人智學的觀點,我們又希望孩童不要過早的進入思考的範疇,但偏偏思考是三種基本力量中最靠近物質化的展現……

綜合下來,避免孩童過早、過度的使用3C產品,便逐漸成為多數學校的共識。至於「過早」與「過度」的衡量,就又是另一種藝術了~。

延伸閱讀:從內在觀點,探討電磁波危害與電磁波過敏症

本土語和外語的學習?

這是一個非常難以回答的問題。

因為在人智學的概念中,東方與西方源自不同的靈性起源,而在具體的語言學習上,西方和臺灣在本土語—外語間的跨越與轉換差異甚大,導致史代納當年所講述的舉例不太能夠套用。

再加上臺灣本身複雜的政治環境,究竟各原住民部落語、閩南語、客家語、北京語……,什麼才是所謂的「本土語」呢?

這個問題,沒有簡單的答案。

優律司美(Eurythmy)是什麼?

藉由音樂、言語、舞蹈、聲律、詩歌等方式,在當下交融意志、情感和思考,去連結靈性與物質的一種語言,擁有教育、療癒、藝術等多個面向的呈現形式。

在教育中,它能夠在人的內在產生一股永恆不朽的「意志」,而不會像其他的意志隨著歲月時間而削減。

延伸閱讀:想像力淺談-冥想是在想什麼?影響冥想成效的三大因素

教師薪水如何?

就平均而言,與其他學校的教師相當或較低。

且有許多教學理念、教學方式、互動心態的調整,是以若非對相關理念有所好奇或認同,不建議選擇這類學校。(在你特別在意這個問題的基礎上)

想要瞭解更多,有相關的課程嗎?

大致可分為四種,多數需自費:

  • 師資培訓課程:主要針對有意從事相關教職的人員,但亦有許多家長參與,有幼教師培、基礎師培(G1~G8)、高中師培(G9~G12)等等,是較為長期性的課程。
  • 講座工作坊:從農業、書法、星象、舞蹈、編織、繪畫、歌唱、讀書會等等不一而足,通常時間跨度較短,項目也不太一定。
  • 碩士在職專班與教育學分學程:目前僅在清華大學有開設,門檻相對較高。
相關課程連結
財團法人人智學教育基金會 師資養成中心
財團法人人智學教育基金會 講座工作坊
國立清華大學華 德 福教育中心
善美真華德福實驗教育機構(一蕊花台灣華 德 福師資培育學苑)
海聲華 德 福教育
石山書院

請注意:由於每位講師對於人智學的理解與詮釋方式,擁有非常大的差異,是以在選擇相應的課程前,請先確認講師與你的相性相符,再決定是否要參與課程

延伸閱讀:吸引力法則中隱藏的靈性矛盾,吸引愛情金錢的背後還少了什麼?

有推薦的人智學閱讀書目嗎?

清單連結如下,讀懂大概能對人智學有七八成的認識:

其他資源可以參考易耕事業有限公司

有免費的線上資源嗎?

魯道夫・史代納檔案館

你可以在網站中看到絕大多數史代納的演講、論文、書籍,要真正讀懂並不容易,因為除了心智上的理解,還仰賴生命經驗的實踐,但或許會是一個不賴的開始。

延伸閱讀:冥想教學基礎篇:內在探索的意識覺知旅程

教師或家長一定要參加師資培訓嗎?

依各所學校的狀況,這個問題有著不同的答案。

然而,如果你能看懂我網站《心靈詠嘆》系列的文章,或許藉由史代納檔案館的文章,也能對人智學擁有相當程度的理解。

所謂的師資培訓,只是有人將「他們所理解的人智學」,用他們認為較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現,這或許能有助於你瞭解一些人智學的相關術語,但更重要的是你個人對於成長的信念,以及在生活中落實的程度。

延伸閱讀:靈性覺醒之路的4個階段-你可以如何衡量與預備內在的成長

在參加相關師資培訓或工作坊時,一直睡著怎麼辦?

引用史代納的話作為回應:

「有人來參加人智學講座,不是為了深入了解靈性領域,這是正確的,而是因為他認為這真的很神秘。當他聽著時,他會讓這些話流過他的身體,因為這會使以太體和星光體稍微放鬆。

人們當然會來聽這類講座,有時也會去聽那些關於偽靈性科學的講座,聽著一種昏昏欲睡的狂喜;他們對內容並不真正感興趣,而更感興趣的是,當以太體和星光體部分離開肉體時,所產生的肉慾的快感。

生活中可能還有其他的選擇,因此『放棄』或『溫暖的感受』是一件好事……」

延伸閱讀:冥想入門經驗談,自由探索的內在之旅

教師需要自編教材嗎?

是的,但並非直接剪貼參考書完事,畢竟絕大多數的參考書侷限於考題操作。

而是依循人智學的基礎理念,如專注學習與放鬆的韻律、衡量睡眠對學習的影響、課程內容在人類文明脈絡中扮演的角色等等,所進行的綜合性構思。

當然,一開始多半是從「教材教法」的模仿開始,無可厚非。之後再隨著對於人智學和課程的理解,逐漸改良教材,應該會是較為常見的做法。

如何準備教師的筆試與口試?

「盡力而為,真誠地展現你自己。」,這是我的建議。

如果是一位人智學實踐者擔任考官,他們理應能感受到超乎言語、文字、行為背後的真實。人們到底是因生命經驗由衷而發地表達,還是智識性的記憶與演技,對他們而言應該是非常容易辨識的。

但我還是可以給你一個自我檢視的參考:「你被自己的教學,深深地觸動嗎?」,雖然這並不意味著「好」的教學,但至少是一個基礎與起點。

「一定」要XXX、「一定」不能OOO嗎?

這類的問題,我建議回到最開始的出發點:「人們是基於什麼樣的基礎,而提出眼前的觀點?」

是史代納的觀點?外師的觀點?還是某位老師個人的觀點呢?

這些觀點能否服務眼前的學生、家長或老師?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或思考方式呢?當信念間產生衝突或矛盾,是否有整合的方式,或者得做出適當的妥協?又有什麼應當是我們堅持、不能妥協的部分呢?

在感官世界中,沒有絕對正確的真理,而我們都在不斷的尋找,能將事情做得更完善的方式。

延伸閱讀:什麼才是真理-冥想時如何分辨真實與幻想?

結語

每個人的心中,都有一所自己理想的華德福學校。這個教育以人智學為核心,但能真正辨識史代納理論真確的人並不多。

多數的人,都是在半信半疑與困惑中走來,在嘗試與茫然中摸索,並由自己的成長與學生的回饋告訴你答案。

這未必是一條最適合你的道路,但這是一條開放而質樸的道路,儘管看似澀礙難行,卻有著屬於它獨特的魅力。

若是你有其他相關問題,歡迎在下方留言告訴我,或許那也是多數人共同的問題呢~。

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,歡迎和好友「分享」,下面按讚的按鈕,用力點五下可以「免費」的幫助我(需註冊),感謝你!!

或者如果你願意,可以「贊助我一杯咖啡」,你的支持是我書寫文章最大的動力之一。

小聲的說,其實右方與下方的網站也都不賴,你也可以參考呦~(灬ºωº灬)
歡迎分享文章~(〃∀〃)

4 Comments

  1. 李媽

    整理的真不賴呀!
    明心大可以寫篇人智學嗎XD

    • 明心

      感恩~
      這還在醞釀,
      畢竟人智學本身涵納的範圍實在太廣了~

  2. 匿名訪客

    版大您好:
    想請問如果不相信人智學
    就沒辦法成為華德福教師嗎?
    謝謝

    • 明心

      這並非一個絕對性的答案~
      但是這個問題可以大致這樣類比:
      如果不想學高等數學,有沒有辦法成為一位物理學家?
      並非是完全的不可能,
      因為你可能擁有對於實驗十分在行
      但是難免在許多重要的根基上,
      有所缺憾就是……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© 2024 ScienceSpiritS

Theme by Anders NorenUp 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