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修行宗派認為,當今正法衰頹、證果難修,是為末法時代。
但也有說法是,許多新時代領域的高靈與大師,認為眼前是地球轉化的關鍵點,更高的意識狀態與生命的進化,正在向準備好的人們開放。
這兩種看似矛盾的說法,究竟孰是孰非?而身處當下的我們,能做的又是什麼?就讓我們從一個耳熟能詳的概念說起吧!
小宇宙與大宇宙
你可能聽過自身「小宇宙」與外在「大宇宙」相連的說法,講得是個人與世界存在著連結。但如果我們從較深的靈性視野去觀察這件事,你將會訝異地發現這份連結的影響,遠比一般人所想像深刻許多。
舉例而言,熬夜而欠缺睡眠的狀態,不僅是對個人身心造成負擔,同時也創造了一種擾動,對地球本身的「健康」造成影響;反之,僅只是從個人層面維繫適切的生活節奏,就能為地球的轉化創造實質性的助益。
以此類推,當我們能夠瞭解地球與人類的靈性演化,也就同時在深化經驗著自身的內在歷程,所以就讓我們從身處的這顆水藍行星說起吧~
延伸閱讀:靈性科學-身心靈與科學如何對話?
隱藏在歷史背後的祕密真相
地球靈性傳承的起源
「上古有真人者,提挈天地,把握陰陽,呼吸精氣,獨立守神,肌肉若一,故能壽敝天地,无有終時,此其道生。」
這是《黃帝內經》的開篇,在遙遠的上古,靈性的本質與人類是極為靠近的,上古人類看待靈性世界,就像看待物質世界一樣的真實,因為那就是他們生活、生命的一部份,他們和靈性大海恍若合為一體。
就像絕大多數的現代人,不會去懷疑自己為什麼能夠思考一樣,上古人類擁有天生的靈性視野,那就像是他們的本能一樣,他們感受著自然陰陽之道,順應著天地宇宙的流動,上古人類與天地有著本能的靈性連結。
大約在歷史稍稍萌芽的時候,重大的轉變發生了。一股深刻的「靈性智慧」力量注入遠古的東方部族,其中一名立足於天地之間的存在—姑且稱之為「巫」,在一場祭祀中承載了這股力量,成為祂的化身。

在巫之前的上古人類,無需運用智慧,因為他們自然而然的依循陰陽至理。但是巫的出現改變了一切,巫令智慧之光首次在人之中燃起,卻同時保持著靈性的連結,這可以視為人類的第一次「獨立」。
巫成為靈性智慧的化身,這也是地球絕大多數靈性傳承的起源。本質上,地球上所有的靈性修煉傳承,都是從這個源頭所延伸開展的,因為有了「靈性智慧」,所以才能夠擁有相應的「傳承」。
這股「靈性智慧」帶有一種宗教的內涵,在東方的語言與思維中被保留了下來,你能從東方的語言思維中,經驗到與西方迥異的靈性本質。直到今天,你依然能在東方看到許多「宗教性」的表現,例如政黨選舉~(笑)。
延伸閱讀:冥想教學基礎篇:內在探索的意識覺知旅程
個人自我意識的甦醒
十五世紀之後,人類存在中的自我意識,開始逐漸地發展。表達自我意識的靈性力量,也變得越來強大,內在對於個體化的渴望與日俱增,這並非所謂的利己主義(Egocentrism),而是從「我們」到「我」的過渡。
過往傳承的「靈性智慧」,在此時已有衰頹的徵兆,因為地球整體的能量逐漸由「靈性的合一」轉換到「個體的獨立」,人類必須逐漸開始學習從自身的內在尋找真理之源,但是在那之前他們需要知道什麼是「自己」。

歷史呼應著這樣的能量,無論是大航海時代、鄭和下西洋、宗教改革、文藝復興、科學革命……,人們都試圖從新的視野去接觸過往熟悉的事物,藉此開創、釐清自己在世界與社會上的定位,嘗試解答內在最本質的困惑:「我是誰?」。
不過東方因為「巫」力量的殘存,相較其他地方在個體化轉變上較為緩慢,人們可以從亞洲家庭與歐美家庭的差異,看見這股力量的隱約印記,。
這可以視為人類的第二次「獨立」,第一次獨立是以自身力量「經驗」靈性,第二次獨立則是靈性整體引褪入人的內在,讓個人的自由意志得以初步彰顯。
思考與唯物主義的迸發
十九世紀末,一股深遠而重大的靈性能量,開始由靈性世界預備降臨地球層面,這股力量是促成思考與分離性的本質,是與「靈性智慧」相對應的強大靈性存在,將事物帶往「物質化」的傾向,深刻且精微地改變人類與地球的狀態。
這股力量最直接的影響之一,便是唯物主義與機械論思維,祂令人們相信機械、數學便能解釋宇宙中的一切,也更進一步的將人類「個體獨立」推向更極端的方向,傾向於讓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宇宙中的孤獨個體。

我們可以將這股尚未降臨的力量,稱之為「唯物思考」,祂將貫串人類第三次獨立的歷程,並在將來以「覡」之名化身於西方,試圖誘惑人類走上另外一條道路。
民族與國家主義是祂的保護色,隱晦的將人類區分、疏離,卻又能為自身賦予「土地認同」的色彩,包裝在愛國思想背後的,卻是人我之間更深的仇視和分離。
綜觀歷史,你能發現十九世紀末期,自然科學、西方外科醫學、經濟學等學科呼應思考的本質,開始為相關領域帶入前所未有的知性與清晰,同時也伴隨歷史上最駭人聽聞的戰爭,席捲歐陸乃至世界,都是其所導致的影響之一。
延伸閱讀:五個問題,檢視羊群效應與你的盲從程度
當代的唯物思考
唯物的力量日益高漲,人們逐漸淡忘了靈性的光,他們重視十分「實用」的事物,在追求效率、收益的計算中,人們益發的「獨立」,對於靈性卻是嘲諷或輕蔑看待。
「這有什麼好處?」
「它將如何幫助我,獲得更大的利潤?」
「這間學校的升學率如何?」
當我們忽略了事物背後的靈性,只關注那些「有用」的事物,將自身關押在朝九晚五的辦公室或教室,在文件、考卷、學歷、報表間筋疲力竭,利用統計「明確的數字」,來讓自己獲得安全感與滿足,殊不知真理已然超越了這個範疇。

「唯物思考」的力量伴隨著僵化與膚淺,你可以輕易地感受到他是如此的「清晰與明確」,但是僵化意味著邁向死亡的生命形式,祂會令人類的靈魂逐漸走向枯竭與乾涸。
欠缺有意識的靈性力量平衡,智性的經濟生活會成為一股破壞性的力量,讓人們習慣性於蒙昧昏沈的意識狀態,再難沈浸於內在關注靈性的真理,而這正是「覡」所期待的未來。
這也是人們所稱的「末法時代」的緣由。
延伸閱讀:耐心與寧靜:冥想要多久才能見到冥想效果?
生活中的例證
我們可以在無數的生活經驗中,看到這股「唯物思考」力量益發猖獗的證明。
電子遊戲用「清晰的數值」應證玩家的「成長」,甚至連網路小說和漫畫的主題,都不得不安排主角擁有一個「數值升級系統」,好吸引讀者目光。人們面對未知的勇氣與耐心,也在這個過程中被逐漸消磨。

圖書館是另一個例證,人們將那些欠缺真實生命力的科學封存其中,難以計數的「死亡」論文,在獲得文憑後便與這個世界再無瓜葛(或許只有選舉時才有機會復活),因為多數人們並未與該學科產生真實的連結。
也無怪乎絕大多數的學生無心學習,因為充滿生命豐沛可能性的年紀,被迫吞食無數死亡的力量,剩下的多半是為了追求明確的「成績」、「名次」、「學歷」,鮮少有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科背後真理的觸動,只有無趣與乏味。
很多人為了填補這種內在靈性的空虛,而用大量的食物來取代,人們可能因此感受到意識的昏沈,或是向外掠取的慾望,這是因為胃—未進化的太陽神經叢是由衰頹的「巫」所掌管,這是在如今祂試圖控制人類的方式。
「覡」在這樣的時代猖狂地笑著,祂的力量在人們的無意識中增長,無論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的支持者,只要人們只著眼於表面的「有用」,祂都會是最終的贏家。
新時代靈性開拓者的使命
「巫」與「覡」,都在試圖誘惑人類走上另外一條道路,但也同時為人類的演化注入關鍵性的力量。
我們正處於新時代的命運十字路口,背後是象徵著昔日的曾經,往左為巫的渴望,向右是覡的誘惑,前方則是行於當下的自我實現與平衡之道。

「巫」的渴望是某種意義上的「過往」,這股衰頹的靈性智慧誘惑人類,試圖讓人們迷失在片面的靈性幻夢之中,祂常用三種形式來讓修行者迷失:
- 空逐於靈性:藉由靈性的追逐,逃避物質世界的責任。
- 無私之自私:試圖追求絕對的「善」,其中隱藏著非常幽微的「利己」。
- 腐朽於陳規:盲從於教條、戒律,卻不是出自於真實之經驗。
走上這條道路的人們,會汲汲於靈性感受的追尋,但難以在塵世之間真正的「落實」,靈性只是他們逃避個人生命挑戰的一種「很好的理由」。
他們脫離關係中的互動,完全不投入日常的人際交流,將自身的感受與想法「抽離」當下,塑造一種內在的優越、高傲、「比你神聖」的態度,其中隱藏著一堵輕視、自以為是、防衛的內在心牆。

「覡」的操弄象徵著「未來」,祂用「和平的冷漠」來阻止人們碰觸靈性,以「麻木的典範」讓人類與真理的距離益發遙遠:
- 賦予「天賦」:利用證書、獎盃、數字成績,讓人類認證自己的「天賦」,以此作為內在靈性的虛假替代品。
- 目標導向的思維:任務、競爭,讓人們在無限縮短的時限追逐中迷失自我。
- 盲從養成:藉由國家、文化、教育,讓人類下意識的依循,成為某種程度上的「成功複製人」。
「覡」為人類樹立無數「清晰、明確、安適的成功」,但在追逐的過程卻伴隨愛與意志的退縮,虛弱、疲倦、煩悶、倦怠是典型的狀態,許多社會上的政經領袖和「成功人士」是「覡」的忠實信徒。
祂令知識成為一種純粹的外在歷程,凝滯的知識令人感到乏味和厭惡,進而使人們潛意識地排斥深思冥想,也因為長期對於知識的「厭食」,讓多數人很難有力量再消化其他的東西。
人們內在的力量,可能只夠支持他們花幾秒觀看短影片(儘管那不會於他們的生命中停留),滿足於表面的「小確幸」的同時,時間、效率又替人類創造出一種「自發的急迫感、罪惡感」但這又讓原本不佳的胃口雪上加霜……

這股「唯物思考」的力量,逐漸侵蝕人類的存在,是以人的肉體逐漸衰頹,儘管平均壽命逐漸增長,但是其中的生命活力卻逐漸凋零;與此同時,心智的發展也逐漸「幼稚化」,讓靈魂承受更多的昏沈,許多先知稱此為「末法時代」。
事實上,「巫」與「覡」是演化天平上的兩端,祂們協助人類在靈性大海中長出自己「獨特的樣貌」,讓人類能夠憑藉個人的力量,在其內在找尋靈性真理的本質,並將之投入地球的社會與物質生活,而這在過去是不可能辦到的。
當下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,也是擁有無數機遇與可能性的新時代。相較於過往,人類能夠更深入靈性的本質—如果你願意穿透文字的表象,有意識的去覺察背後的真理。

人類在未來的演進只可能基於靈性的成長,唯物層次的追尋將越來越令人感到空虛,數字、統計的證明只能讓內在的迷惘與日俱增,知識訊息的累積或許能成就「專家」之名,卻掩蓋不了內心深處的疲憊。
自由意志將是此刻與未來時代的縮影,不過「巫」與「覡」將如影隨行,我們的挑戰便是以熱情、清晰的覺察,在當下創造或經驗有生命力的流動。
舉例而言,在煩瑣的金融流程,或是曾讓無數人畏縮的數學、法律,在其中創造並尋找熱情,這將是最重要的功課之一。儘管這被許多人靈性修練者奮力排斥,因為他們不願投注意志於這些「枯燥乏味」的紅塵俗事。
當然這並不是虛與委蛇的噓寒問暖,或是利用「成就」創造熱情,而是意味能發現和經驗背後深刻的靈性意象。
在所有的日常生活領域,覺察「巫」與「覡」的軌跡與時代趨力,有意識、清晰而不帶偏見的覺察、洞見,並將你對於生命真理的經驗與熱情在其中展現,將是對於人類和地球演化最重要的貢獻,因為這將轉化並改變人類的未來。
「覡」將披著靈性的面紗,在不遠的將來降臨於世,在此命運的十字路口,人類能否迎來「第三次獨立」,仰賴你的選擇與刻畫。
不要認為個人力量的微不足道,你的存在,蘊藏著整個宇宙。
延伸閱讀:內在探索的直覺階段-與靈魂和世界的對話
附錄
本篇文章所描述之事實,是基於內在靈性洞見所著,能為所有內在探索走到一定階段的人們所驗證。
同時,你可能會發覺部分內容與慣常認知有所差異,這是因為唯物主義科學假定之「歷史因果連續」(詳見延伸閱讀),與靈性視野所獲得之訊息並不相符所致。
也可能有讀者以方濟會修士,奧卡姆的威廉(William of Occam)的奧卡姆剃刀(Ockham’s Razor)進行駁斥,認為「歷史因果不連續」的說法,僅是不必要且荒唐的謬論。

但需要留意的是「奧卡姆剃刀」是指「若無必要,勿增實體」(Non sunt multiplicanda entia sine necessitate),亦即「在同等解釋力的前提,傾向於否定掉較複雜的假設。」
然則靈性視野獲得之解釋力與唯物主義並不相同,二則即便否定較複雜的解釋,也不代表簡易解釋的正確性,是以奧氏剃刀並不適用於此。
具體權衡,就交由讀者自行辨析了。
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,歡迎和好友「分享」,下面按讚的按鈕,用力點五下可以「免費」的幫助我(需註冊),感謝你!!
或者如果你願意,可以「贊助我一杯咖啡♨」,你的支持是我書寫文章最大的動力之一。
小聲的說,其實右方與下方的網站也都不賴,你也可以參考呦~(灬ºωº灬)
輕視、自以為是、防衛的內在心牆……..
靈性上的疏遠和物質上的隔離一樣的冷
平衡之道,僅有一線之隔~
這也是我們可以前進的方向
像是神話故事和小說,卻又好像印證了心底的某些疑惑
這是真的嗎???
假作真時真亦假
當你走到那裡,
答案會自然地浮現…..^ ^